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天地

孟玄喆 北园惟见孟家池

日期:2017-01-19 作者:王祥来源:琅琊区政协 阅读次数:字体:[] [] []

      孟玄喆(938992年),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后蜀)皇帝孟昶长子,立为皇太子,晚年到滁州做知州。宋代淳化年间,在州衙后面建设了北园,又在北园内挖凿了统军池,与滁州结下一段情缘。

  《宋史·世家·西蜀孟氏》中记载,孟昶(919965年),原名仁赞,字保元。祖辈是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父亲孟知祥(874934年),为后唐武皇所用,武皇把弟弟的女儿琼华长公主许配给了他,长兴四年四月,封为蜀王,许行墨制(皇帝的亲笔手令可不通过外廷直接发出)。五年,后唐闵帝继位时,孟知祥在蜀地称帝,改年号为明德,这时是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孟昶母亲李氏,是后唐庄宗的嫔御。孟知祥生病时,立孟昶为皇太子,掌管军国大权。明德元年(934年)七月,知祥去逝,孟昶继位,才十六岁,停止了用明德年号。四年,改年号广政(938965年)正月,亲政国事。

   孟昶有三个弟弟:仁贽、仁裕、仁操,有三个儿子:玄喆、玄珏、玄宝。后晋末年,周世宗攻克西蜀秦、凤等地,孟昶立长子孟玄喆为太子。用王昭远、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等大臣分掌机要部门,掌握内外兵权。母亲李氏对儿子孟昶说:“吾尝见庄宗跨河与梁军战,又见尔父在并州捍契丹及入蜀定两川,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如昭远者,出于微贱,但自尔就学之年,给事左右;又保正等世禄之子,素不知兵,一旦边疆警急,此辈有何智略以御敌?高彦俦是尔父故人,秉心忠实,多所经练,此可委任。”孟昶没有听从母亲的意见,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孟昶的坚持是完全错误的。

   等到宋太祖攻下西蜀的荆州、楚州城,孟昶想派人向宋朝贡,王昭远等人坚决加以制止。太祖在找到西伐借口后,就命令忠武军节度王全斌充凤州路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等,率禁兵三万人,诸州兵二万人分路讨伐。宋兵兵临城下,孟昶派遣王昭远、赵崇韬、韩保正、李进等去抵抗,王昭远等人相继就擒。孟昶非常害怕,用金帛招募军队,精卒万余,派其子孟玄喆统领,李廷珪、张惠安为其副将,把守剑门。玄喆平时不习武,廷珪、惠安都是平庸之辈。玄喆离开成都时,居然携带着姬妾、乐器及伶人数十人,不分昼夜嬉戏享乐,对军政不闻不问。并且用文绣的旌旗,旗杆也用绸缎裹着。有一天下起了小雨,玄喆生怕雨淋湿了旌旗,急忙叫士兵解下旗子。一会雨停了,又让士卒把旗子系上。采用这种方式打仗,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争的胜败自然不用多说了。等到剑门陷落,孟玄喆直奔东川。几天后,他抛下军队独自逃回。

   乾德三年正月,孟昶派遣其通奏伊审征赍表向王全斌请降,王全斌等受其降后,派遣马军都监康延泽先以百骑入城见孟昶,谕以恩信,留三日,尽封府库而还。

   孟昶派人向王全斌请降后不久,乃举族与官属由峡江而下,至江陵,太祖遣皇城使窦思俨迎接慰劳他们。四月初,孟昶与其母行至襄汉,太祖又派遣“便赍诏赐茶药”。所赐诏中没有不敬之词,仍然称呼孟昶的母亲为国母。孟昶将到开封,太祖又派遣太宗于近郊之处迎接。孟昶率子弟穿着素色的衣服在宫殿前待罪,太祖按照礼节在崇元殿接见他们,赐给孟昶“裘衣、玉带、黄金鞍勒马、金器千两、银器万两、锦绮千段、绢万匹”;又赐“昶母金器三百两、银器三千两、锦绮千匹、绢千匹。子弟及其官属各有赏赐”不等。在这之前,太祖已命令有司于右掖门外,面临汴水建了大屋五百间,诸物齐备,用来安排孟昶居住,又为其官属各自建造了营居。

   几天以后,孟昶就去世了,时龄四十七岁,此年是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西蜀灭亡。孟昶在位三十一年。谥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孟昶即位初年,曾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但是在位后期,他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可见朝政之腐败。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与他有关。我们现在写春联的习俗,据考就是他的发明。据《蜀祷杌》记载:“蜀末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个故事是说,在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春联,巧合的是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西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任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西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960年)将自己的生日农历二月十六定名为“长春节”,即“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对联是中国民族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对联始于五代。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且最规范的对联了。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孟玄喆字遵圣,幼聪悟,善隶书。年十四,僭封秦王、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尝自书姚崇《口箴》,刻诸石。······广政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子。既昶降太祖,入朝与昶同日宣制校检太尉、泰宁军节度。昶卒,赐玄喆羊五百口、酒五百壶。移镇贝州,在镇十余年,亦有治迹。凡民输税者皆令出商算,规其余羡,以备留使之用,人颇苦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从平太原,就命为镇州驻泊兵马钤辖。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之西面。俄契丹入寇,玄喆与诸将校破之徐河。以功封腾国公,入为左龙武军统军,判右金吾卫仗。未几,知滑州,宋淳化初,病,求换濒淮一小郡养疾。移知滁州。”【 宋史·列传

   宋史的这段史料,记述了孟玄喆的生平。可以说,自幼聪悟的孟玄喆生不逢时,被立为皇太子后不久,国破父降,自己也永远失去了做皇帝的机会。但可贵的是,他并不气馁,在宋为官,镇贝州十余年间也有治迹;并且从征幽州,在徐河击败过俄契丹入侵之寇,为宋朝保卫边疆,以军功被提拔为左龙武军统军。把他在宋的这些表现,与在西蜀国当皇太子时比较一下,简直是判若两人。孟玄喆能够顺应时局,懂得变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建功立业。就此而言,比那些因国家丧失就一味沉沦下去的王子将相们要聪明的多,也激进的多,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

  宋代淳化年间,孟玄喆以龙武统军知军事任滁州,到任后在州衙后面建北园,又在北园内凿统军池 。“统军”一职,在北宋前期存在,孟玄喆曾于太平兴国四年以兵马都钤辖随太宗征讨北汉,驻泊于镇州(今河北正定),任过龙武统军(北宋六军为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武),后人遂称此池为“统军池”。 淳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使用这个年号共五年,即990994年,北园和统军池应建于这五年之间。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记载有曾旼诗《题统军池》:“长山谩(漫)刻金芝颂,宫相空吟石竹诗。事往岁深无处问,北园惟见孟家池。”文中的“孟家池”就是指统军池。滁州州衙在原滁州中学处,北园和统军池想来也应该在这一带,遗憾的是北园和统军池现已不复存在。作为末代王子在晚年不能回到滨江西蜀故国,祈盼到一濒淮小郡滁州养疾,也许是认为江淮一体,聊慰思乡之情吧。

   关于孟玄喆在滁州建北园和统军池的记载有以下几种:

   一是南宋《舆地纪胜·卷四十二·淮南东路·滁州》中记载:“统军池在郡治后,曾文昭题统军池诗云,孟元喆,淳化中,以龙武统军知军事凿池北园,池上有梨名孟家梨。”

   二是与孟玄喆同时代的王禹偁在《北楼感事》诗中也提到,“北楼出林杪,登览开病姿。旁带滁州城,雉堞何逶迤。下入刺史宅,却临统军池。”

   三是光绪《滁州志·营建志·古迹》中也有记载:“北园,宋淳化中孟玄哲(喆)建。统军池,在郡治后,淳化间,孟玄哲(喆)以龙武统军知军事,凿池北园。”

  孟玄喆去世时55岁,赠侍中,地位相当于宰相。有十五个儿子,其中隆记、隆诂、隆说、隆诠皆考中进士。

  千年韶光,弹指一瞬。当年的统军池已无处找寻,孟元喆建统军池的目的也无从查考。不妨想像,当他徘徊于鸟语花香、梨树浓荫的北园中,静坐于荷香四溢、波光潋滟的统军池旁,是否会后悔曾经年少时“携姬妾、乐器及伶人”去打仗的不堪回首的荒唐事?是否想用这一方“统军池”来洗刷前耻、警示后人呢?                      

 

      作者简介:王 祥,男,1965年出生,安徽滁州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文学学士,琅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专职)。

(该文发表于《琅琊人文》,政协滁州市琅琊区委员会编,201111月第1版;20118月第四期《人文滁州》。此稿修改于20135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