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琅琊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日期:2010-03-11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字体:[] [] []
    一、基本情况
    琅琊区是滁州市中心城区,绝大部分辖区位于城市规划区以内,涉农街道只有扬子、清流两个,全区耕地面积2.6万亩,农业人口2.4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街道大片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据统计:从第一轮土地承包以来,全区近万亩土地被征用,16岁以上失地农民达1062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2%;目前在市外务工3247人,其中年后新增务工77人,主要务工地在长三角地区。随着我区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民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
    (一)培训需求
    农民目前对教育培训的希望和要求更高,内容更加多样化。一是留守种地农民对种植、养殖技术需求仍然较大,大多希望参加短期技术培训,种养殖业技术及产品销售技能培训对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民更具现实意义。不过, 农民对自己想学习和掌握的致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大多希望少出钱或接受免费培训,多数要求能够就近参加培训,希望选择在就近的村里进行培训。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更需要学习新的技能知识。 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身处郊区的农民(特别是近郊已经被征地的农民)对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征地补偿只是暂时缓解生活困境,而就业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根本途径,因此普遍希望能够具有成为市民后的就业技能,他们希望培训和学习的专业主要有建筑、装饰、修理、餐饮、家政、物业管理、计算机操作等。
    (二)培训开展情况
    1、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目前学习新的农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农业部门仍然是农民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区农委克服种种困难,采用多种手段,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但举办的正规培训还不是很多,而且以各类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一般受训时间不超过1天,全区仍有大部分农民未能接受任何培训。不过,一些简单的适用技术推广和惠农政策宣传还是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宣传培训,农民对当前国家的助农惠农政策已比较了解,尤其对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五大政策的了解程度达90%以上,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已深入人心。2009年区农委经过努力,争取了一个200人次的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省里为每人补助400元,共计8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
    2、技能培训:我区无“阳光工程”项目,技能培训主要由劳动部门组织开展,2006年10月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区着手启动农民工就业培训计划,开始对清流、扬子两个街道农民的就业状况和培训愿望、培训情况进行调研。2007年依托轻纺技校正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当年培训1022人,2008年培训2018人,培训形式主要是在培训机构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培训机构
    现阶段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有各级政府、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但对于我区来说,许多部门因机构配置不到位而功能不全,缺乏明确的培训实施主体,连规模大一点培训基地都没有,大批量、多口径、多方向培训存在实际操作困难。今年我区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也是通过区政府采购中心招标,确定为滁州市农机推广中心为具体培训机构;原来我区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是轻纺技校,由于轻纺技校和党校合并,原轻纺技校专业课教师退休或分流,导致现在合并后的学校基本上无相关的技能专业课教师,所以开展正常职业技能培训非常困难。
    (二)培训观念亟需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部分农民等待城市开发建设征地,认为征地后政府会包办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的不明显,学习的效果也不佳。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
    (三)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上还存在问题
    1、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仅靠自身已有的劳动素质,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收入。
    2、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略经过培训后可能实现稳定就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3、目前培训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能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培训。
    4、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就业,由于目前培训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导致培训后就业率不高,培训的实效在受训学员身上体现不明显,致使培训工作开展出现不良循环。
    三、几点建议
    1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面广,培训群体数量大,需要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民营机构等开展农民培训活动。
    2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建议采取三部分筹措资金措施:一是争取各种培训项目经费;二是列财政专项资金;三是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适当交一部分。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资助、培训单位减免费用、农民适当承担部分费用的投入机制。
    3、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动员农民参训。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立专门栏目,宣传外出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历程,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农民去积极参与就业技能培训。
    4、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引导农民参训。加强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学培训设备投入,确保就业培训质量。
    5、紧紧抓住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就业培训方向,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实际性、时效性。
    6、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农民参训。提供市场咨询、职业指导、举办劳务供求洽谈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等手段提供培训和就业市场结合的平台。多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争取做到未进企业门已是企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