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视察调研

琅琊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研报告

日期:2012-05-24 作者:区政协经济委员会 阅读次数:字体:[] [] []
一、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概况
琅琊区地处滁州市城区,辖区总面积180.8平方公里,总人口9.29万户、2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5万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16个行政村、49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农街道办事处(含托管的原三官乡)2个、村委会16个、涉农社区居委会5个(城郊、三官、永阳、高桥和扬子),耕地面积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95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1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045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42721万元,粮食总产量3.2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335元,农林水财政支出4172万元;全区在册水库34座,其中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29座;农村塘坝1021个,沟河93条,小型泵站130个,防汛河坝5000米。
二、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区多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期运行老化失修,有的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造和加固,但由于保护不好等问题没能彻底解决,带病运行显得十分突出。一是水库带病运行。由于水库长年运作无人管护,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就显得更加迫切。特别是托管的原三官乡水利设施大部分没有进行维护过。例如:原三官乡秋桐村徐郢水库,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用于蓄水灌溉和防洪。经过30年的运行,现已成为病险库,蓄水和防洪能力大打折扣,对下游村庄和农田构成极大威胁。区水利局已将该水库列入2012年除险加固项目,目前正在着手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汛后即开工建设。二是泵站缺乏管护。大部分抗旱泵站由于管理缺位,设备被毁、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泵站渠道堵塞严重,清淤费时、费力,街道、村无经济支撑,难以彻底维护,导致水利设施整体功能下降,每到旱季,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三是塘坝淤积严重。许多当家塘坝无人管护,长年以来淤泥渐渐抬高,有的当家塘快成水田了,有的河沟多处断流,塘坝泥土淤积严重。四是个别河堤单薄。滁州市经济开发区城北新区办事处清流河郑郢圩腊月坝坝体单薄,坝后为水塘。长期以来坝体没有加宽,一到汛期,险情不断。遇到大汛,坝前坝后一片汪洋,抢险物质运输困难,一旦遇到险情,抢险十分困难。
造成上述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干群对农田水利建设认识缺位。由于取消农业税,街道、村队无资金、无能力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缺乏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热情,对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迫感不强,主体责任不强。许多村民纷纷外出打工,种田已不再作为农民增收的手段和养家糊口的主要目的。另外,种田每年抗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粮效益比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种田不合算,群众没有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性。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由于区财政困难,能够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街道、村无经济实体,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更是少之又少;开展群众“一事一议”、 投工投劳或以资代劳,困难重重。即使按照程序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村村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很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是缺乏专业人员,管护工作滞后。目前,我区乡镇水利站无编制、技术人员缺乏,无管护经费,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十分滞后。在现行体制下乡镇(办事处)水利工作站,站长、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集一人,且还要不同程度兼顾其它工作,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
三、解决问题与对策
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把农田水利建设推向高潮,在2011年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年”的基础上,省水利厅又决定把2012年定为“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活动,推动我省农田水利跨越式发展。借此机遇,针对我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积极谋划,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变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研究我区水利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农田水利发展的重大问题,2011年10月12日、13日区委、区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成立琅琊区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的通知》、《关于成立琅琊区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区长亲自挂帅,任主任(组长)。鉴于人事调整,2012年3月21日,琅琊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及时下发了《关于调整琅琊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文件,区委书记任指挥部总政委、区长任总指挥长。2011年11月2日,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琅琊区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各部门责任,并把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落实。通过整合各部门各项支农涉水项目建设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资金,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
2、编制“十二五” 和2011—2012年度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1年完成了《琅琊区“十二五”农田水利规划》的编报工作,到2015年,我区计划申报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其中国家重点小(1)型水库1座、国家重点小(2)型水库10座,省一般小(2)型水库13座,争取项目资金3500万元);新建、扩建塘坝1021口,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456万方;整治沟河93条,清淤整治土方量205.25万方,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56座;更新改造小型电力灌溉站139座、148台套,总装机量3572千瓦,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51万亩;新建水利站1处;继续实施水库灌区渠道配套工程,完善渠系建筑物;积极申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75以上。
2011年9月20日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下发了《关于琅琊区2011—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的报告》文件,正式颁布《琅琊区2011—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重点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当家塘坝扩挖、沟河(渠道)清淤、低产田改造及农田整治等,总土(石)方量49.7万方,总投资1980万元。其中清淤沟河(渠道)6条,土方量5万方;列入2011年度除险加固计划的小水库共计5座,其中国家重点小(1)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4座,分别是金歪桥水库、锅底山水库、中洼水库、林场水库和庙塘水库,土(石)方量8.2万方,总投资1410万元;农田整治面积0.2万亩,土方量8万方,投资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扩挖塘坝60口,土方量21.5万方,投资27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8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更新改造村队集体泵站32处34台套875千瓦,土方量7万方。
同时,我区还编制完成并上报了《农村河沟清淤规划》、《农村塘坝扩挖规划》和《中小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为确保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区新增灌溉面积5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0000亩,改善除涝面积2000亩,改善防洪面积3000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
3、加强宣传、引导工作。2011年8月,在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过程中,深入涉农街道所属村、组,调研水利设施运行情况,重点对小水库、塘坝、沟渠、机电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情况,进行逐村组调查登记,随后多次召开全区三农问题收集和政策解答会,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向农民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大力宣传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总结推广在水利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激发各级干部群众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引导群众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爱护、管好农田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的作用,为打造滁州“百亿粮仓”做贡献。
4、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2011年我区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292.7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支持1922.8万元、区财政投入6042.3万元,自筹资金109.6万元、其他投资218万元。其中,国家对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1410万元;省对60面当家塘给予补贴180万元(每口塘补助3万元); “一事一议”项目42个,筹措资金472万元(其中,国家资金64万元、省资金64万元、区资金32万元、村民筹资51万元、筹劳折资43万元、其他投资218万元);土地置换200亩、区财政投资6000万元;农田改造2000亩、投入资金230.7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56万元、省资金48.8万元、区资金10.3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5.6万元)。
今年,我们将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2年争取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9个,其中国家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6个、省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个,争取上级资金1590万元。二是加大区级财政投入。目前,区财政安排工程前期经费80万元、防汛抗旱工作经费30万元、农田水利奖补资金20万元。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2012年要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百分之10用于农田水利;县级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按每亩不少于10元的标准落实,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县级农田水利工程专项维护资金,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10万元的标准落实,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我们已经向区政府报告,争取区财政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项目前期经费要求达到500万元、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百分之10用于农田水利、区级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达到80万元、区级农田水利工程专项维护资金达到20万元。资金足额到位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机制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三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利用我区“一事一议”用于“村村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之际,乘势抓住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操作办法。区水利局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基础上,主动与财政部门和乡镇联系,组织、引导群众争取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让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农建工作的建设与管理,减少了干群矛盾的发生,增强了群众干好水利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募集社会资金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金也越来越多。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会资金,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世界性金融危机恢复期之际,社会上许多闲置资金如何吸纳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大胆进行改革,采纳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吸纳银行资本和民间资金,加大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积极引导、支持、鼓励、培育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5、加强农村水利站力量,做好农田水利管护工作。我区2个涉农街道均成立了水利站(其中1个设在农综站),分别有1人从事农田水利工作,而且肩负其他方面工作,技术力量相当薄弱。目前,已向区政府报告,争取独立设置乡镇(办事处)水利站,配备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力量。为了改变水利工作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2011年,我区实行了村水管员管护制度,即每个村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聘用1名为村级水利管理员,负责该村水利建设管理和维护、巡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另外,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根据每处工程量情况,聘请一到两名懂水利、责任心强的农民担任质量监督员,现场跟踪监督。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区水利局技术指导、街道水利站具体实施、村级水管员正常管护、农民质量监督员跟踪监督为一体的农田水利建设、运行和管护新机制,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四、有关建议
1、加强水利建设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管理
对财政的水利支出实行全过程,即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和拨款额度实行绩效考核,强化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与此同时,加强水利项目信贷资金监督管理,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性的水利项目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水利部门在水利发展战略、水利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的合作;强化贷前的项目评估工作,完善对项目跟踪制度,加强贷后管理,实行水利项目信贷资金绩效评价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水利投融资企业,要严格加强管理,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融资管理,对其水利项目借贷资金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绩效考核,严格其年度审计制度。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在确保专款专用的前提下,整合和协同各项水利资金的使用,以利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关于如何协调土地出让金问题的建议
由于琅琊区地处滁州市规划区,土地出让收入基本上在市财政局。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水利发展若干措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1】68号)文件第一条“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计提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百分之10,按季计提。年终清算时,对扣除的相关收支项目进行严格核定,根据核定结果计算全年应计提数。若全年应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百分之2,则按土地出让收入计提到百分之2”。如果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就能大大缓解我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问题。但是,去年一年、今年第一季度,市财政没有按规定将提取部分落实到我区。建议市政协给予呼吁,请市财政部门尽快将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部分落实到我区,使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步伐,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