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铁路上的滁州老火车站
津浦铁路,又称津浦线,北起天津,南至浦口,全长1105公里,其中途经滁境东部段长41.5公里。
清光绪六年(1880),曾任台湾巡抚、直隶提督的刘铭传最早上书清廷,建议“议借洋债”,修建由北京经山东到江苏清江的铁路。尔后,军机大臣左宗棠、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也提过类似的建议,但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均未获批准。几经波折,1908年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的斡旋下,与德国、英国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后修建而成。
1910年10月,津浦线南段(浦口至临淮关)建成通车,在滁州东门外设立“滁州站”。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每星期由天津到浦口对开两趟列车,滁州站改名为“滁县站”。
当时的滁县站位于滁城东门外,占地1518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50平方米。客站南北向房屋三排,呈“山”字型。建筑采用矩形平面,四坡屋顶,檐口与外墙相交,不出檐,是典型的英式建筑风格。火车站的检票口是木制的栅栏,候车室里也是背靠背木制的长条椅。
津浦铁路通车后,四方客商云集,滁州这座古城商贸繁荣,粮食、药材、土特产外销大江南北,手工竹编更是成为抢手货。当时,遵阳街上有三分之一住户都从事竹编,州篮、竹筐、竹筛、淘米箩等,种类繁多。列车在滁县站停靠时,店家拿到火车站站台上销售,过往的旅客纷纷抢购。
由于琅琊胜景的吸引,滁县站成为了津浦线上著名的旅游站,滁县站专开旅游线,售卖“下关到滁州来回游览票”车票,使南京至琅琊山周末旅游常态化。
津浦铁路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历史遗产,是拉动滁州进入现代化的开篇。2019年,津浦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滁县站为其主要遗存,原址仍保存有英式月台、票房等建筑,是津浦铁路南段保存最完好的车站之一。
如今,津浦铁路尚有遗存的老站,有些已改造成富有历史风貌和各具地方风情的纪念遗址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怡情和参观研学的热门打卡地,焕发时代的活力。
高耸入云的铁塔和横卧大地的铁轨,堪称工业文明的特殊元素和杰出作品,凝固着流动的历史,记录着发展的乐谱。滁州老火车站作为近代重要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课题。走进文保建筑,沉浸文化历史,期待滁州百年老站的惊鸿蝶变,融合现代生活,守望记忆乡愁。